10月14日下午,扬州团市委、市体育局在邗江区绿扬社区举办扬州市首批“希望村塾·快乐体育园”集中授牌仪式。市政府副市长、市公安局局长宫文飞出席仪式并讲话。市委副秘书长、市体育局局长佘俊臣、团市委书记郭鹏驰、副书记袁慧中、市体育局副调研员张峰、邗江区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、副区长洪扬、邗江区新盛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爱隽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授牌仪式。各县(市、区)团委分管书记、希望工程实施机构负责人、首批16家“希望村塾·快乐体育园”示范点管理员、邗江区各镇(街道)团委书记、希望村塾管理员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当天活动。

仪式由团市委副书记袁慧中主持,邗江区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、副区长洪扬致欢迎辞,市委副秘书长、市体育局局长佘俊臣,团市委书记郭鹏驰共同为“绿扬社区·快乐体育园”揭牌。

活动现场,与会领导和嘉宾还为首批“希望村塾·快乐体育园”集中授牌。市体育局副调研员张峰和新盛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爱隽为“绿扬社区·快乐体育园”篮球、乒乓、魔方和空竹4支小小运动队颁发队旗。

宫文飞副市长充分肯定了“希望村塾”建设3年来取得的成绩。他指出,建设“希望村塾”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,是做好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有效尝试。在“希望村塾”中加入体育元素——建设“快乐体育园”,不是简单的拓展了“希望村塾”的服务功能,而是让孩子们在“文起来”的同时能够“动起来”“乐起来”,既满足了他们日常体育活动的需求,更能促进他们强身健体、茁壮成长。他要求各地、各有关部门要围绕“到今年底,全市希望村塾要增加到100个。”这一目标,继续扎实推进“希望村塾”建设,根据留守流动儿童实际需要,拓展服务功能,丰富服务内容,优化服务方式,不断提高“希望村塾”覆盖面和使用率;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,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、示范效应和社会效应,使“希望村塾”成为凝聚各方关爱儿童的有效载体平台,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快乐之家、成长之家。
2013年,扬州团市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,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,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和支持下,整合社会各方力量,利用大学生村官和希望工程志愿者资源,按照标准化、规范化、有形化的要求,在全市建设了一批以“希望工程”为依托,关爱留守儿童、传承国学经典的志愿服务阵地——“希望村塾”。截至今年9月底,全市共建成“希望村塾”94个,累计为留守儿童们提供经典诵读、书法绘画、器乐演奏、文化礼仪、昆曲评话等专题讲课及自护教育、亲情陪护等志愿服务5123 场,参与志愿者12397人,服务留守儿童40527人次,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、留守儿童及家长的一致欢迎与好评。